原標題:穩市場主體是穩經濟的基礎
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國際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面臨新的挑戰。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明確提出“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強調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扎實穩住經濟,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是經濟發展的“發動機”,也是穩就業、擴就業的“頂梁柱”。規模龐大的市場主體不僅承載了7億多人就業的基本盤,也撐起了中國經濟大廈。市場主體的生存狀態、活力大小,直接決定著國民經濟整體的健康狀況、運行的穩定性和發展的可持續性。因此,無論面臨什么樣的風險挑戰,只要保住了市場主體,我們就保住了經濟發展的根基。穩住經濟基本盤的實質,就是要穩住市場主體,就是要圍繞穩住市場主體這個基礎展開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等工作。
今年以來,國內國際環境出現一些超預期變化,給經濟平穩運行帶來更大不確定性,尤其是受疫情疊加等多重因素影響,市場主體普遍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特別是廣大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有的甚至面臨生死考驗。如何穩住市場主體成為當前穩住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以政策穩預期、強信心。聚焦市場主體普遍關切,釋放更加清晰穩定的政策信號,強化政策評估和溝通,提高政策可預期性。一是加快落細落實各項助企紓困政策,特別是完善跨部門政策信息發布平臺,加強政策解讀和推送,使政策可見度、到達率不斷提高,形成政策疊加放大效應,讓政策速享盡享。二是進一步研究加大支持力度,根據形勢變化和實體經濟需要,研究并適時出臺接續政策。同時,及時清理不利于恢復市場信心的政策和管理措施。三是鼓勵各地出臺特色的、個性化的扶持支持政策,切實解決屬地中小企業的實際困難,因地制宜地加強生產要素保障,最大限度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減稅降費政策是有效的“減壓閥”。相對于其他惠企政策,減稅降費是對各類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企業直接高效的紓困舉措,也是穩增長穩市場保就業的關鍵措施。2022年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相當于把“真金白銀”直接送達企業,降低企業資金占用成本,增加企業現金流,保證資金及時回籠。各地區各部門要盡快通過“一對一”推送政策等具體舉措,持續完善稅費優惠政策直達快享工作機制。
把融資支持“及時雨”下到位。對符合紓困條件的市場主體,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提供融資擔保支持,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及時履行代償義務,推動金融機構盡快放貸,不盲目抽貸、壓貸、斷貸,并將上述符合條件的融資擔保業務納入國家融資擔?;鹪贀:献鞣秶?。同時,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鼓勵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貨車司機貸款及受疫情影響的個人住房與消費貸款等實施延期還本付息,加大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力度。
創造更加優質的營商環境。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市場活力增強經濟效率和動力。創造更加優質的營商環境,一方面,維護統一的公平競爭制度,對各類市場主體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進一步破除制約市場主體發展的不合理限制,能放的進一步放,該管的依法透明監管,從而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創造性,培育更加活躍更有創造力的市場主體。另一方面,在涉企政策制定中,多為市場主體發展排憂解難,避免市場主體被不合理的門檻擋住或絆倒。在涉企政策制定中,充分聽取市場主體的意見和建議,更加全面準確反映市場主體的訴求和期盼,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經濟發展的根基在于市場主體,經濟發展的動力在于市場主體。通過穩市場主體各項舉措助力1.58億戶市場主體“留得青山”,必將實現市場主體的“青山常在”,進而贏得經濟大盤的“生機盎然”。